馄饨因何得名
在线阅读
馄饨因何得名

馄饨是一道美味的小吃,在许多地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习俗。

馄饨是一道美味的小吃,在许多地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习俗。在凛冽的寒冬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皮薄馅儿多的馄饨,真的是一种享受。

关于馄饨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相传在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人隔三岔五就来骚扰汉朝边疆的百姓,烧杀抢掠,令老百姓每日不得安宁。

匈奴人的首领,一个是浑氏,一个是屯氏。两个人凶残成性,老百姓对他们又恨又怕,就将肉馅包进面皮里,下锅煮熟吃掉,并取“浑”和“屯”之音,将这种食物称为“馄饨”。他们吃馄饨是希望能够早日把匈奴人赶走,过上太平日子。

还有一种说法,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关。相传,西施是第一个制作出馄饨的人。

西施是春秋时期的越国人,她从小长得很美,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她。关于西施的美貌,民间流传着很多种夸张的说法。西施是浣纱女,她每次去河边浣纱的时候,河水中倒映着她美丽的容貌,会让鱼儿都看呆了,忘记向前游,沉入河底。

诸如此类的说法越传越广,传到了吴王夫差的耳中。夫差打败了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之后,命人一定要找到西施,将她送进宫来。

很快,西施就被人带到了吴国,献给了夫差。夫差看着面前的西施,果然是倾国倾城的容貌,立刻为之倾倒。

夫差拉住西施的手,动情地说道:“美人儿,你实在是太美了,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的。”

西施脸上毫无表情,她什么都不想要。被迫离开故国,来到吴国,她心里恨透了夫差,一心只想赶紧离开吴国。但是,西施知道越王勾践此时是吴国的阶下囚,她一心想要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知道自己不能意气用事。

之后的日子,西施每日都在痛苦煎熬中度过,她一方面要假意迎合夫差,另一方面要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帮助勾践复国。

过了几年,有一年的冬至,夫差在宫中宴请群臣,宫中的厨师做了许多山珍海味,可是夫差早已经吃腻了这些美味佳肴,他看着各种各样的美食,一点动筷子的欲望都没有。

夫差忍不住抱怨道:“整日都是这些吃食,看到就饱了。”

西施听到夫差的话,亲自下厨,用清水和面,做了一些面皮,又包上菜和肉馅儿,做成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小面点。

西施将小面点放进锅中煮熟之后,盛到碗里,然后倒入鲜美的汤汁,撒上翠绿的葱花,再滴上几滴提味的酱汁。

当西施将这碗小吃端给夫差时,夫差只闻了闻味道,便胃口大开。他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果然鲜美无比,而且一点也不油腻。

夫差狼吞虎咽地将一整碗小吃都吃光了,他摸着撑得滚圆的肚子,问西施:“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有吃过。”

西施回答道:“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面点小食,大王如果喜欢,我可以每天为大王做上一碗。”

夫差开心得大笑:“太好了,美人儿真是善解人意。”

之后,西施便每日为夫差做一碗馄饨。夫差吃了几天之后,问西施:“美人儿,这美食有没有名字?”

西施看着夫差,心里暗想,这个昏君,整日只知道饮酒享乐,吃美食,抢美女,如此昏庸无道,真是混沌不开。想到这里,西施便随口说道:“回大王的话,这种面食叫作馄饨。”

夫差一点也没有听出西施话里的嘲讽之意,他信以为真,一个劲儿地夸馄饨这个名字起得实在是好。

西施想尽办法取悦夫差,令夫差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最终,吴国越来越衰败,勾践找到了机会,回到了越国,将吴国打败,报了亡国之恨。而西施也凭借自己的美色与忍耐,为故国的复兴出了一份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西施,将这种简单易学的美味小吃在千家万户中流传开来。在不同的地方,馄饨有不同的名字,例如在四川,馄饨被叫作“抄手”;在湖北,馄饨被叫作“包面”;在江西,馄饨被叫作“清汤”;在广东,馄饨被叫作“云吞”。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