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在线阅读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古时候,人们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所以将这一天称为冬至。在古人的心目中,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家人团聚等。

在冬至这一天,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和女娲有关系。上古时期,世间还没有人类,女娲便用泥土捏出一个又一个小人儿,看着这些小泥人儿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类,女娲十分高兴。

转眼到了冬天,天气十分严寒,女娲捏出的这些人受不了寒冷,耳朵纷纷被冻掉了,他们只得去找女娲帮忙。

女娲便用针线将人们的耳朵缝上。有一天,女娲缝好一个人的耳朵,转身要去找剪刀剪掉余下的线,她便让那人将线咬在嘴巴里。当女娲找到剪刀回来时,她看到这一幕,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女娲用一根线,将一头拴在人们的耳朵上,另一头让人们咬在嘴里,这样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

后来,到了冬天,人们便找一根线,一头拴在耳朵上,一头咬在嘴里,防止耳朵被冻掉。时间长了,人们便将这个习俗改成了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和耳朵的形状很像。在冬至这一天,吃一碗热乎乎的饺子,寓意着耳朵可以不被冻掉,能够没病没灾,健健康康地过完一整个冬季。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还有一种说法,与神医张仲景有关。

东汉时期,张仲景是远近闻名的神医,任何疑难杂症都难不倒他。他医者仁心,遇到穷困的病人便不收诊费,还会免费送药,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年,张仲景回乡探亲,途中遇到暴风雪,气温骤降,天寒地冻,路上看到好多老百姓衣衫单薄,被冻得瑟瑟发抖。张仲景发现有的人耳朵都被冻坏了,鲜血直流,他看到这番景象,十分心痛。

回到家乡之后,张仲景心里一直惦记着耳朵被冻坏的那些老百姓,担心他们不懂得医治,留下病根。于是,张仲景便叫人在空地上搭起了一个草棚,棚子底下放上一口大锅,在冬至的这一天,他将买回来的羊肉、辣椒、祛寒的药材,一起放进大锅里熬煮,香味便慢慢飘了出来。

一锅药膳煮熟之后,张仲景将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然后包进面皮里,包成一个个像耳朵形状的面点,再将包好的面点重新下锅煮熟,然后盛出来分给老百姓吃。大家吃一口面点,喝一口汤,全身暖融融的。

“这是什么灵丹妙药啊,为什么吃了之后,感觉身上舒服多了,冻伤的耳朵也好多了?”有人问道。

张仲景看到药膳起了作用,欣慰地笑了,他说道:“这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这个叫作娇耳,这汤叫作祛寒娇耳汤。”

数年之后,张仲景因病去世,他去世的那天恰好是冬至,人们将他安葬在当年他发放娇耳汤的地方。

为了纪念这位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神医,人们便在冬至这一天吃娇耳。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娇耳渐渐改良,变成了现在的饺子。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