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是一种用黏性比较大的糯米粉蒸成的糕。在过年的时候,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米糕这种食物。在辽代,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就有了大年初一吃年糕的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年糕更加普及,成了一种老百姓常做常吃的美味小吃。
关于春节为什么要吃年糕,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作“年”,它平时生活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只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它才会从山林里钻出来,进到村子里吃人充饥。
老百姓想了很多办法对付“年”,但是都没有效果。有一个聪明的姓高的年轻人想了一条妙计,将米粮蒸熟,然后揉成一团,切成小块,摆放在人们的家门外。等到大年三十,人们纷纷躲进地窖里。
“年”四处寻找,一个人影都看不到,它看到了门口的食物,便饥不择食地吃了起来。“年”吃饱之后,便回到了山林里。第二天一大早,人们从地窖里出来,看到年轻人想的计策起了作用,纷纷欢呼起来。
因为这个食物是给“年”准备的,而制作这种食物的年轻人姓高,所以人们便把其称为“年糕”。
还有一种说法,年糕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流传出来的。现在的江浙一带还流传着关于年糕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火连天,各国之间征战不断,吴国为了防御外敌,便在城池四周修筑了一道坚固高大的城墙。
吴王夫差认为有了这道城墙,便没有人可以攻破城池,他放心大胆地在都城的宫殿内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多次向夫差提建议,让他勤政爱民,不要一味沉溺于酒色之中,但夫差对伍子胥的话置之不理。伍子胥心里十分担忧,他对身边的人说道:“吴王这样荒淫无道,吴国迟早会被他国所灭。”
这番话传到了夫差的耳朵里,夫差十分生气,便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刎谢罪。伍子胥在自尽之前,找来自己的亲信,对他说道:“吴王以为有了这道城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一道城墙哪里就能保得住一个国家呢?如今满朝文武大臣都在粉饰太平,没人肯对吴王说真话,将来总有一天,吴国会被其他国家的军队围困,虽然这道城墙可以抵御一阵子,但时间久了,城里的粮草吃完了,吴国的军心一定大乱,到时候你就去象门城墙下挖地三尺,便可以得到粮食,应付难关。”
说完,伍子胥便拔剑自尽。伍子胥的亲信以为他只是对吴王夫差太过失望,临死前这样胡言乱语一番,便没有太过当真。
时间一天天过去,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吴国的军队根本不是越国军队的对手,他们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都城。越国军队将城池团团围住,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老百姓忍饥挨饿,叫苦连天。
伍子胥的亲信忽然想起了伍子胥当年的那番话,他连忙带人去伍子胥说的地方挖地三尺,果然在地下发现了用粮食做的“城砖”。原来,当年在修筑这道城墙的时候,伍子胥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他提前做好了准备,以防万一。
那些“城砖”都是用糯米做成的,吴国的军民靠着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因为当时临近年关,所以此后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用糯米做成米糕食用,一来是纪念伍子胥,二来是取年糕谐音“年高”的美好寓意,希望家人的生活和事业可以一年比一年更高一节。
俗语“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表达的就是人们在大年初一时吃年糕的希冀。
在过年的时候,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米糕这种食物。在辽代,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就有了大年初一吃年糕的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年糕更加普及,成了一种老百姓常做常吃的美味小吃。
关于春节为什么要吃年糕,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作“年”,它平时生活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只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它才会从山林里钻出来,进到村子里吃人充饥。
老百姓想了很多办法对付“年”,但是都没有效果。有一个聪明的姓高的年轻人想了一条妙计,将米粮蒸熟,然后揉成一团,切成小块,摆放在人们的家门外。等到大年三十,人们纷纷躲进地窖里。
“年”四处寻找,一个人影都看不到,它看到了门口的食物,便饥不择食地吃了起来。“年”吃饱之后,便回到了山林里。第二天一大早,人们从地窖里出来,看到年轻人想的计策起了作用,纷纷欢呼起来。
因为这个食物是给“年”准备的,而制作这种食物的年轻人姓高,所以人们便把其称为“年糕”。
还有一种说法,年糕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流传出来的。现在的江浙一带还流传着关于年糕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火连天,各国之间征战不断,吴国为了防御外敌,便在城池四周修筑了一道坚固高大的城墙。
吴王夫差认为有了这道城墙,便没有人可以攻破城池,他放心大胆地在都城的宫殿内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多次向夫差提建议,让他勤政爱民,不要一味沉溺于酒色之中,但夫差对伍子胥的话置之不理。伍子胥心里十分担忧,他对身边的人说道:“吴王这样荒淫无道,吴国迟早会被他国所灭。”
这番话传到了夫差的耳朵里,夫差十分生气,便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刎谢罪。伍子胥在自尽之前,找来自己的亲信,对他说道:“吴王以为有了这道城墙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一道城墙哪里就能保得住一个国家呢?如今满朝文武大臣都在粉饰太平,没人肯对吴王说真话,将来总有一天,吴国会被其他国家的军队围困,虽然这道城墙可以抵御一阵子,但时间久了,城里的粮草吃完了,吴国的军心一定大乱,到时候你就去象门城墙下挖地三尺,便可以得到粮食,应付难关。”
说完,伍子胥便拔剑自尽。伍子胥的亲信以为他只是对吴王夫差太过失望,临死前这样胡言乱语一番,便没有太过当真。
时间一天天过去,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吴国的军队根本不是越国军队的对手,他们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都城。越国军队将城池团团围住,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老百姓忍饥挨饿,叫苦连天。
伍子胥的亲信忽然想起了伍子胥当年的那番话,他连忙带人去伍子胥说的地方挖地三尺,果然在地下发现了用粮食做的“城砖”。原来,当年在修筑这道城墙的时候,伍子胥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他提前做好了准备,以防万一。
那些“城砖”都是用糯米做成的,吴国的军民靠着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因为当时临近年关,所以此后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用糯米做成米糕食用,一来是纪念伍子胥,二来是取年糕谐音“年高”的美好寓意,希望家人的生活和事业可以一年比一年更高一节。
俗语“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表达的就是人们在大年初一时吃年糕的希冀。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写下的诗句,可以看出,在苏东坡的心目中,钱塘潮是无比壮观的。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所震撼。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机,各地的人们纷纷赶来观赏这种壮美的自然景观。据说,观钱塘潮习俗最早开始于汉朝,在唐宋的时候,达到了兴盛。后来,观钱塘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