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
在线阅读
九九重阳节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为《易经》中将“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九月初九因有两个九便被称为重阳,也叫作重九。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为《易经》中将“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九月初九因有两个九便被称为重阳,也叫作重九。重阳节在古代十分受重视,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利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很多种庆祝的方式,例如外出登高赏景、观赏菊花、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现在的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成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节日。在这一天,各地都会组织一些敬老活动,家里的晚辈们也会陪同家里的长辈们度过这个节日,让老人们开心愉悦。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汉高祖刘邦有一个宠爱的妃子叫作戚夫人,每年九月初九这一天,刘邦都会与戚夫人一起饮酒、赏菊,向上天祈福,希望能够保佑自己长寿安康。戚夫人因为深受刘邦喜爱,遭到了吕后的嫉恨,后来被吕后设计害死了。戚夫人身边的一名宫女为了躲避吕后残害,偷偷跑出了皇宫,流落民间。

后来,宫女嫁给了一个小贩。宫女跟在戚夫人身边时,每年九月初九都会插茱萸、饮酒赏菊,以求长寿,这个习惯在她之后的生活中也保留了下来。周围的人问她为何这样做,宫女回答道:“因为九是最大的数字,而且九同‘久’,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所以这一天要庆祝一下。”

人们觉得宫女说得很有道理,便纷纷效仿,于是这些习俗便在民间流传起来。

关于重阳节,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作汝南的地方,那里有一条河叫作汝河,河里住着一个瘟魔。瘟魔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来到岸上,在各地游走,它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暴发瘟疫。

汝南生活着一个年轻人,叫作桓景,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三口之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其乐融融,很是温馨。桓景努力读书,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将来让父母能够安度晚年,不用操劳。可是,没等桓景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的父母就被瘟疫夺走了生命。

桓景自己也感染了瘟疫,幸亏他年轻力壮,才挺过了这一关。大病初愈后,桓景看着空落落的家里,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痛恨瘟魔夺走了父母的生命,知道只要瘟魔一日不除,还会继续为祸人间,到时候,还会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失去至亲至爱,所以桓景变卖了家产,带着行囊外出寻访名师,想要拜师学艺,杀死瘟魔。

桓景一路上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桓景在汝南东南方向的一座深山中,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道人。

道士白发白须,仙风道骨,听了桓景想要拜师的理由,心中十分欣赏桓景的孝心和胆识,便答应收他为徒。

桓景每日勤学苦练,一刻也不敢放松。道士看到他这么刻苦,天分也很高,便倾囊相授,还传给他一把宝剑。桓景得了宝剑,更加勤奋练习。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桓景的本领越来越高强了。

一天,桓景正在练剑,道士走出房门对他说道:“徒儿,今年的九月初九又快到了,汝河里的那个瘟魔很快就要出来作恶了,你现在已经学有所成,拥有一身本领了,可以去对付这个为非作歹的魔头了。你今天就下山去吧,我给你准备了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你带回去给山下的老百姓,让大家在九月初九的时候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这样做就能躲过瘟疫的侵害。”

桓景拜别了道士,带着行李下山了。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他早早便带领着乡亲们来到附近的山上,给乡亲们一人发了一片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大家静静等待着,准备彻底消灭瘟魔。

临近晌午,汝河平静的河水突然开始剧烈翻滚,天空变得无比阴沉。瘟魔摇头晃脑地从河里走了出来,四处寻找可以加害的人们,可是连一个人影都找不到,瘟魔正感到奇怪时,发现在山顶上聚集了一堆人。

“哈,原来都躲到山上去了,看我这次把你们一网打尽!”瘟魔兴冲冲地飞到山顶,突然一阵刺鼻的味道熏得它头晕眼花。人们手中的茱萸叶和菊花酒散发出来的味道,令瘟魔不敢靠近,瘟魔实在没办法,只好回到村子里,打算再去碰碰运气。

在村口,桓景已经提着宝剑等候多时了。原来,桓景猜到瘟魔肯定还要去村子里祸害人,便让乡亲们继续在山上待着,他自己悄悄下山,守在村口,打算除掉瘟魔。看到瘟魔,桓景大喝一声:“魔头,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起初瘟魔不把桓景放在眼里,但是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它发现自己不是桓景的对手,就想逃回汝河里。桓景当然不肯放过它,一剑刺穿了瘟魔的胸口,瘟魔倒地抽搐了几下,便没了气息。

老百姓在山上看到了这一幕,都欢呼着跑下山。没有了瘟魔作恶,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幸福的日子。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