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为国内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图书馆之一,是一座包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学科门类文献资源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包括武侯校区图书馆、航空港校区图书馆和太平园校区阅览室,馆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武侯校区8000余平方米,航空港校区40000余平方米,太平园校区500平方米。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单位。
图书馆设党政办公室、文献建设部、学科与信息咨询部、古籍部、技术服务部、读者服务部。工作人员57人(含合同制),其中正高3人、副高14人。
图书馆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27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资源近100个(包含子库),电子图书136万余册,电子期刊158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111万余册。其中,馆藏古籍文献2.6万余册。
图书馆有艺术学院、建筑学院、药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彝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等5个学院实体分馆,已建成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分馆、畜牧兽医学科分馆、哲学学科分馆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分馆,共有阅览座位4400多个,周开放时间达108小时,建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园地、红色书屋和多间多功能研讨室。
图书馆积极拓展信息资源服务新维度,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径。建有文献课教研室,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持续举办“书香民大阅读推广”精品系列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川渝高校信息素养大赛、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技能大赛等;持续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图书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牢记“涵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以本为本,服务创新,智慧共享”的办馆宗旨,担当作为,奋力推进新时代图书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贡献力量。
(数据截止2024年5月)
馆藏文献97万余册,其中包括部分珍贵的民国体育书刊;现有电子图书50余万种,网络数据库近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