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图书馆
国内公共图书馆
大连图书馆

馆藏各类文献(含电子书)720.6万册,数字资源存储总量达124TB

大连图书馆作为国内外著名的图书馆,始建于1907年,其前身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1981年更名为“大连图书馆”至今。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阵地和文明窗口,大连图书馆集文献收藏、信息咨询、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于一体,是大连城市最大的文献信息集散地和社会文化教育中心。自1999年开始,大连图书馆连续五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在2013年的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更以优异成绩名列前茅;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3年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最高政府奖);2014年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确立为“国家级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同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大连图书馆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图书馆之一,至今已有110年历史。目前全馆馆舍面积7万多平方米(4万平米在建),馆藏各类文献(含电子书)720.6万册,数字资源存储总量达124TB;全市持证读者55万,年接待读者218万人次,年外借图书137万册次。在大连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文献中,最具特色的是55万册古旧籍,有被誉为“世界三大史料”之一的满铁资料,版本珍稀,享誉海内外。目前已有129部古籍入选《中国珍贵古籍名录》。馆藏明清小说、满铁资料、清内务府档案、碑刻拓片、舆图和方志等古籍文献享誉海内外,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有如此众多珍贵古籍的图书馆,被誉为“中国古籍重库”。大连图书馆因在古籍保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绩,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4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大连图书馆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公益、普遍开放、平等服务放在首位,开展“五心服务”——“热心、细心、耐心、诚心、恒心”,每周免费开放72小时。大连图书馆坚持读者服务便捷化、网络化的宗旨,文献外借采用RFID技术,实行开架自助借阅。馆外“24小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天候服务,流动图书车服务站点遍布全市。为了构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行总分馆制,策划和实施了大连市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该工程于2004年由大连市发改委立项,2008年正式实施,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文化示范区重点推广项目,是2011年市政府的“十五件大事”之一。目前“一卡通”工程有1个中心馆,县(市)区成员馆(2级馆)11个、各成员馆建立的三级馆57个、四级馆109个。至2016年底“一卡通”系统统筹全市文献资源628.5万册,持证读者68.3929万人,外借册次714.9万册。“一卡通”的实施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地区性服务一体化,实现区域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推进了大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惠及我市670余万市民。

在做好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大连图书馆还积极开展定题、信息咨询、科技查新、政务公开查询、文献提供、编制二三次文献、代查、代译、代检索等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为各级政府、两会代表、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坚持服务均等化,给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馆内设置残疾人通道、轮椅、坐席、童车、购置盲人听读一体机、阅读放大器、花镜、放大镜等设备,并为外地来连务工读者免费办理读书证,为残疾读者提供电话预约和上门服务。

为了使读者获得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提升其音乐素养和艺术品位,大连图书馆开设多媒体阅览区•音乐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使用、互联网浏览、多媒体技术应用讲座、中外音乐书刊阅览、音乐和影视资料欣赏、音乐讲座、虚拟现实(VR)制作与体验、电子书阅览等多项服务。
在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之外,大连图书馆不断延伸服务功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和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在全国图书馆界创办了第一家书院——白云书院,开设国学义塾、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和各类展览、开展古诗词吟唱、举办“大连市书‘春’大赛”等活动,打造“白云系列”文化品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及大众。“白云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大连市最有影响十大活动之一”,2013年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最高政府奖)。2014年白云书院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确立为“国家级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为全国图书馆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
大连图书馆是城市历史的载体、文明的窗口、文化的风景线,是大连地区的信息高地、教育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大连图书馆以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珍贵的馆藏、优质的服务被誉为“中国图书馆界的旗帜”,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图书馆。”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