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国内大学图书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目前图书馆馆舍面积近2.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余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北京航空学院图书馆,简称北航图书馆,是全国首批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高校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现有职工编制85人,设有图书馆馆长1人,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1人、副馆长1人。现任馆长姚仰平。全馆共设有6部1室:馆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部(简称“文献部”)、服务部、沙河校区服务部(简称“沙河服务部”)、信息咨询部(简称“咨询部”)、学科服务中心以及技术部。

2002年至2003年间,学校投入2000多万对图书馆大楼进行整体工程扩建和改造。2006年,图书馆完成了空调安装工程。2010年,沙河校区图书馆开始迎接新生,同时,学院路校区图书馆优化了馆藏布局,改善了阅览环境。目前图书馆馆舍面积近2.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余个。图书馆正以全新的馆舍,现代化的设施、舒适的阅读氛围及周到的服务,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北航图书馆坚持“和谐 传承 创新 超越”的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流学术信息保障体系和一流学术信息服务体系,以此促进我校各学科教学科研活动的信息交流与互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最初的藏书由建国初期的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等院校的航空书刊组成,如:1909年的英国航空报告、1915年的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报告等。经过多年的积累,截至2017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已达268万册。

除印刷型文献资源外,图书馆还大力加强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引进了多种中外文数据库,文献类型覆盖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等。截至2017年底,引进了各类电子资源88个,外文电子期刊达1.9万种,中文学术电子期刊已基本全面覆盖。高质量学术资源已基本覆盖了我校各专业的学科分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建设图书馆空天信学术信息枢纽,图书馆一直注重保持自己的航空航天特色,自建并引进了大批航空、航天、信息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源以及NASA、AIAA等世界知名航空航天数据库资源,在特色文献的保有量上处于同类高校的前列。

现在,北航图书馆已初步建构了具有鲜明航空航天和工程特色,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能够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了我校办学需求,为我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还积极致力于馆际间的合作,加入了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全国范围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包括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工信部七馆联席会、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等,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科院文献中心、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读者服务方面,在“九八五”、“211工程”项目的资助下,北航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传统服务上,图书馆不断提升基础服务质量,实行全天开架无障碍管理服务,现在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全年开馆时间达355天,使馆藏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信息服务上,图书馆针对自身特色,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最大化地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一方面,推出新一代数字门户,为读者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整合优化电子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无缝获取,不断开发并推出移动服务,同时逐步进行网络设备的升级与增容,基本建立起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支撑平台框架;另一方面,在确保常规咨询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层次信息服务,走进院系,为读者提供课题查新、代查代检、情报分析、学位论文检测等多项咨询服务,赢得了师生的普遍好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上也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一直积极拓展培训模式,以适应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让图书馆的教学与培训真正起到引导读者科学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强化读者信息意识,全面提升读者信息检索能力的作用。

同时,图书馆在常年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于2005年一次性地成功申请并建立了我校的情报学硕士学科点。这一学科点的建立,一方面提升了图书馆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图书馆正式踏入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自2007年起,图书馆已顺利招收了7届硕士研究生,从科技情报采集分析与服务、信息素质教育与研究、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等3个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

现在北航图书馆已经由传统图书馆转型为一个突破时空、地域、介质限制的新型开放式图书馆。为与北航“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相匹配,北航图书馆将建设成为具有“空天信融合互动、理工文综合交叉”等特色的一流学术信息保障体系和一流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实现对学校空天信优势学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的支持,打造一个响应及时、保障全面、服务多样的学术信息资源及服务平台。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