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图书馆
国内大学图书馆
汕头大学图书馆

各类文献累积总量146万册/件

汕头大学图书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开放型的省属公立高等学校图书馆,建馆以来,一直把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我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多渠道、多途径采访适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各种载体文献资料。从开始的单一纸质文献,逐步发展到以纸质文献为主、非书资料、数字资源为辅,过渡到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并重的文献保障体系。至2022年底,各类文献累积总量146万册/件。拥有CNKI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lsevier SDOL、Springer等国内外数据库34个,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文献资料服务。

图书馆十分重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1988年起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2006年将UHF RFID技术引入图书馆图书流通、顺架及盘点工作。2011年起,全馆图书实现RFID自助借还。图书馆全面普及无线网络,并实现一卡通在图书馆门禁、自助借还书、自助打印复印扫描等方面的应用。2017年新版图书馆系统“飞阅云图书馆(LCS)”正式上线运行,同时,开通图书馆公众微信号服务平台。

近年来,图书馆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与学术活动,2007年9月,邀请了FULBRIGHT资深专家到馆进行交流咨询,这是我国首次邀请到的图书馆学科的FULBRIGHT资深专家;2008年4月,与香港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第六届图书馆领导研修班”;2008年9月主办“图书馆RFID应用及标准化”国际研讨会;2010年4月,协助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办“图书馆应用无线射频技术:数据模型”会议;2011年6月,与浙江省馆联合主办的“2011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报告会”;2013年入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最美高校图书馆”节目,等等。通过参加交流、学术活动和电视节目,开拓了馆员视野,提升了专业服务水平,汕大图书馆的知名度明显提高。

图书馆始终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建馆伊始,就在传统服务方面大胆创新,实行全开架大流通借阅服务模式,开国内高校图书馆全面开架借阅服务之先河。自2009年起,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图书馆与各学院建立对口联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整套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文献信息服务。学科服务以学科馆员机制为核心,基于馆藏数字化及纸质文献资源,依托国内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面向本校所有学院、研究所、研究室、课题组和个人,为教学质量的提升、科研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图书馆十分重视潮汕地方文献与海外潮籍华侨华人相关资源的收藏、开发和服务,积极推进潮汕文献共建共享数字化建设,致力于潮汕区域地方文献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朝着建设成为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潮汕文献咨询中心的方向努力。目前, 潮汕特藏资源有图书25,634册,潮汕地方报刊292种,侨批原件38388件,民间契约6914件,潮剧音像资料3801张(胶木老唱片599张)电子资源4T,潮州歌册210余部,1029余册。2003年建立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总访问量已超过2200万次。自主建设了“侨批全文数据库”、“潮学电子图书全文库”、“潮学论文全文数据库”、“潮汕报纸网上全文资源库”等13个数据库。2004年4月“潮汕文献数据库”获得CALIS“十五”专题特色库项目;2009年“潮汕地方文献资源网的共建与共享研究”课题获得广东省中心图书馆立项;2010年“侨批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项目、“侨批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研究课题”获得CADAL二期工程立项,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顺利结项;2012年“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项目获得文化部立项,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顺利结项;2019年“潮州歌册数据库建设”建设项目获得汕头大学潮汕社会文化研究课题立项,现已在特藏网上试运行。

图书馆于2009年6月落成启用,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概念取意自中国的线装书,外部观感造型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盒的雅致结构,内涵空间中则渗露出中国传统书院园林空间的精神理念。整体设计成品是“中国古代知识盒子的现代演绎”。新馆设计饱和藏书量56万册,阅览座位2118个,有27个可供4-10人共同学习讨论的研讨室。是一座集文献收集与传播、学习阅览、交流沟通、科学研究、特色文献(特别是潮汕地方文献)收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汕头大学图书馆新馆平面示意图:一楼

汕头大学图书馆新馆平面示意图:二楼

汕头大学图书馆新馆平面示意图:三楼

相关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