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
国内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校外访问途径

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清华学堂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

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大学成立后,建立了图书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常设委员会之一。同时,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至抗战前夕,馆藏书刊已极为丰富,计36万余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在运抵过程中,暂存重庆北碚的1万余册图书遭日军轰炸,损失惨重,仅烬余3000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抗战期间,日军以图书馆为外科病房,书库为手术室及药库。这期间馆藏损失达17万5千余册。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

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52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清华大学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调整为工科大学,所有文、理科及一部分工程技术院、系被调整到其他院校,相关图书资料也被调拨出去,至1958年共向外校调拨图书18万余册。但所幸的是馆藏中30万册珍贵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铜器等一批珍贵文物,在时任校长蒋南翔的指示下被保留了下来。为适应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程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对馆藏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重点采集工科类图书。同时积极采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进步文艺作品。1966年馆藏已发展到135万余册。

十年"文革"中,图书经费大大压缩,许多珍贵书刊停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万幸的是,由于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尽力保护,使既有馆藏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迅速发展。清华大学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学科调整,逐渐恢复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扩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藏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90年已达250万册(件)。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清华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西馆(逸夫馆)落成。西馆由清华大学关肇邺院士设计,与老馆浑然一体,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西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余席。进入九十年代,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先后引进了ILIS、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内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业务均在系统管理下进行;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自1998年以来,图书馆在继续增加印刷型馆藏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已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学科、包含丰富文献类型和载体形式的综合性馆藏体系。至2017年底,实体馆藏总量约有500.5万册(件),文摘索引类二次文献已基本覆盖学校现有学科,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10.8万种。

自1999年以来,学校相继建立了人文图书馆、经管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美术图书馆、金融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这些分馆的馆藏均实现了与学校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对接,在统一的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服务。近年来,图书馆还开展了多项数字图书馆课题研究。2011年百年校庆期间,新建成的人文社科图书馆落成并顺利开馆。2012年,随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金融图书馆也纳入了校图书馆系统,成为了第六个专业图书馆。2016年,北馆(李文正馆)落成开馆,成为校图书馆总馆的第四期建筑,与原有三个时期建筑融为一体。目前,全校图书馆共有阅览座位4300余席,每周开放时间105小时,实行开放式借阅一体化服务,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图书馆为学校校园网的核心交换结点之一,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普通阅览室配备了大量的网络端口和计算机终端,无线网覆盖全馆。读者在这里可以很方便地查询馆藏信息、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等。图书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学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参考咨询工作日益活跃,图书馆开设了多种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种电子资源和其他类型的培训。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密切与各院系的联系,针对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主动开展服务工作。设立信息服务中心,承办课题查新、论文咨询、代检代查等服务。师生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从国内、外图书馆获得本馆没有的信息资源。2017年,图书馆完成新一代图书馆管理服务系统ALMA的部署和实施,新系统实现了对全网域、全媒体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提供可访问的文献资源覆盖纸质图书和在线全文等多种文献类型,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方便使用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

紧随着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向着建设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的目标不断前进。

相关导航